“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脑智能信息与医学大数据院士论坛亮相第20届高交会

发布时间:2018-11-28 浏览:Loading...
       11月14日,第20届高交会“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活动——脑智能信息与医学大数据院士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6楼桂花厅举行,多位院士专家围绕脑智能信息与医学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学科、创新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此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分别就“干细胞临床实验的现状与前景”、“脑科学与医学和人工智能”、“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作主题报告;健康信息领域专家李烨研究员、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乔宇研究员、语音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王岚研究员和视觉领域专家周晖晖研究员分别就“数据驱动的智慧医疗”、“复杂视觉信息的深度学习与理解方法”、“言语交流与脑科学”、“视觉注意力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作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出席此次活动。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也受邀就“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制造业强国建设”作报告,他整体介绍了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电子信息材料的现状及挑战,并提出了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报告中指出在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深圳建立电子材料研究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创新体系等,实现技术与产业突破。 
  苏国辉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全球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产业市场规模、产业政策等,并以视网膜变性疾病和脊髓损伤临床应用为例,详细阐述了干细胞技术的临床试验过程,据跟踪随访的数据显示,试验是安全且具有一定的恢复效果。他指出我国政策正大力扶持和推动干细胞事业,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公平竞争,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张旭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脑科学的探索过程,重点阐述了疼痛的脑功能联结图谱、神经元解析、脑疾病的临床试验等研究,以及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他指出脑科学与医学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需要更多新的复合型人才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环境,不断的修改、整合、应用才能不断的发展。 
  张建伟院士在报告中通过通俗易懂的实例展示,阐述了目前主要基于单模态学习的弱人工智能现状,提出并举例以跨模态学习为核心技术的未来人工智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及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机器人和大脑、人工智能的结合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让机器人具备学习能力、拥有更强大的记忆,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努力的方向。 
  李烨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如何应用医疗数据资源,建立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从而实现疾病的预测和防控;乔宇研究员指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视觉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列举阐述了其在人脸识别与视频行为识别方面所做的技术突破,相关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广泛应用;王岚研究员阐述了语音生成的机理、建模及言语康复研究等,其中语音可视化已做成手机应用程序,可被更多用户使用;周晖晖研究员介绍了视觉注意力的基础研究,以及自闭症行为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检测的应用,指出利用深度学习能够比较准确识别患者的眼动模式异常。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深圳中科院院士活动基地协办。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分高新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代表约300人参加此次活动。 
  从2006年起,高交会院士论坛共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以及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60余人参与论坛演讲或讨论,话题从科研到产业,从创新到创业,从智能技术到生命健康,成为论道前沿的高水平活动。高交会院士论坛已成为高交会上一大亮点,院士演讲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论坛本身作为反映当前科技热点和前沿,以及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的一扇窗口,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就“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制造业强国建设”作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以“干细胞临床实验的现状与前景”为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以“脑科学与医学和人工智能”为题作报告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以“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为题作报告 
 
 
主题报告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