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新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从事科学研究的选择与坚持

发布时间:2018-02-05 浏览:Loading...
        2018年1月15日下午,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主讲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体会——选择与坚持”主题讲座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新大楼310报告厅举行,来自大学城三校、南科大、先进院的师生听众们纷纷慕名而来,全场座无虚席。讲座主要分为三部分:简介超导的挑战与发现,分享赵老学习及科研生活以及最后的提问环节。


赵忠贤院士介绍团队工作
 
  赵忠贤院士首先介绍了关于超导现象、超导材料、超导体的维象理论、超导体间的隧穿效应、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等各方面的工作。事实上,超导就在我们的身边:医院里使用的1.5T和3T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核心部件是1.5特斯拉或3特斯拉的超导磁体;北美地区有几千台高温超导滤波器服务在手机基站上,与传统基站相比大大改善了通信质量;2012年发现“上帝粒子”的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对撞机中,几十公里长的超导加速环和多个有几层楼高的超导探测器都是关键部件。
 
  赵老对超导研究领域也提出了自己的展望,他期待对高温超导体(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及铁基超导)机制的理解能极大推动凝聚态物理学的新发展,未来新的多体电子论的诞生可能会与之同步,应着力探索更适于应用或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并扩展现有超导体的应用。此外,赵老还特别提到,像隧穿效应的发现者等人做出杰出成绩时,都还十分年轻,甚至是在校期间就做出了世界瞩目的重大成绩和成果。他鼓励年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积极把握住创造力最佳、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全心投入科学研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讲座现场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赵老谈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坚持,他说五十多年来自己就做了超导研究这一件事,但是因为热爱并不觉得枯燥,反而认为是最理想的选择。谈起超导研究为他带来的快乐,赵忠贤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露出孩子般真诚的笑容。他多次谈到,科研使得他至今仍然保持了一颗童心。不难看出,这位年过古稀的科学家对科学研究事业,至今仍有着不变的赤子之心。
 
  在第二部分分享中,赵老深情回忆了自己勤奋钻研、心无旁骛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氛围。科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服务国家需要,赵老多次提到个人面临国家发展和需要时的选择。赵老笑言,以往总有记者启发赵老,在困惑、难熬的时候是不是祖国和人民在激励自己往前走,以塑造人民劳模的形象。他坦言道,对他们这一辈科学家而言,爱国只是习惯和本能,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和自发。搞科研就和打牌娱乐一样让人上瘾、使人愉悦,所以就算再艰苦、再无聊也根本不觉得累。这与我国如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老科学家们的爱国心态是一样的,他们曾经面临留居海外还是回国的选择,因为心中有祖国和人民,所以他们回国参与建设不足为奇,不回来才是稀奇的选择。
 
 
现场提问
 
  赵忠贤院士还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在讲座中,赵老多次鼓励同学们提高驾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他引用了黄昆先生在获奖大会上的讲话:科学研究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做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事实上,大多数开创性研究并不是想像得那么复杂和深奥,关键在于确定小而精的目标。他认为,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敢于挑战、有创造力的、对社会负责任、为国家和社会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学生,这是高校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讲座最后,深研院副院长涂欢代表学院向赵忠贤院士颁发“南燕讲座”纪念牌。


赠送赵忠贤院士南燕讲座纪念牌
 
  作为我国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赵老的面庞带有科学家的严谨、严格与严肃。然而言谈中,乡音不改的赵老将东北人的乐观与幽默挥洒地淋漓尽致。赵老言语直爽、思维活跃、反应极快,谈及妙处,座谈现场笑声不断,数次响起热烈掌声。
 
人物名片
 
  赵忠贤院士,辽宁新民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1964年,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曾在英国、美国的实验室进修和做访问学者,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自1976起开始探索高温超导体研究至今。1987年他与合作者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合物超导体,2008年发现临界温度50K以上系列铁基超导体。曾获得TWAS物理奖(1987)、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88)、Matthias奖(2015)、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2014)以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9,2013)等奖项。201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1988年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参加国防任务(1967-1972)外,赵忠贤院士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赵忠贤院士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了55K纪录。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值(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为超导体。
 
  超导材料有超导电性和迈斯纳效应两个重要特性。根据这两个特性,超导材料可以做很多其他材料所无法做到的事。比如,远距离输电,由于电线电阻的存在,传输过程中损失了不少电能,如果用超导材料制作的电线进行传输,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电线上损失的电能了,极大地节约了能源,同时还可以提高传输电流的容量。自超导现象被发现以来,超导理论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超导材料被研制出来,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也日新月异,也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中。
 
 
文字/谢卫萍
摄影/郝梦宇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供稿)